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指标体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新时期对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培养素质高的公共卫生领域高级人才的要求便格外凸显,而进一步保障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势在必行。文献检索分析表明:学者们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关注度非常高,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大力发展和强调质量内涵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也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其中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较少、薄弱,关注焦点多集中于研究生的教育现状和培养模式的探索[2-7],就我们知识所见,未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研究将构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采用Delphi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咨询论证,确定培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权重,为健全符合我国国情、校情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拟定
本研究基于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的现状分析[2,5-7],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8]为主要依据,结合《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位点评估指标》,初步形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草案,再根据专家咨询意见逐步修改,通过对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并完成专家权威性与信度效度的检验,最终完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 专家的选择
以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为原则进行专家的选择,按照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长互补以及工作经验等条件,选择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研究、研究生教育管理以及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含二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以及卫生毒理学等)专家共18名,组成专家组。
1.3 专家咨询
在初步拟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专家对填表的熟悉程度表和判断依据表,进行专家咨询。其中通过专家征询表的回收率表示专家对调查表的积极程度。专家对调查表内容的认知程度用权威系数(Cr)来表示,Cr≥0.7为可接受信度,Cr>0.8表明专家对内容的选择有较大的把握。权威系数由专家对问卷的熟悉程度(Cs)和对问卷中问题做出判断的依据(Ca)构成。公式:Cr=(Ca+Cr)/2。专家的判断依据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量化标准见表1和表2[9]。
1.4 资料的分析整理
本研究采用Excel软件和SPSS 25.0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专家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专家的年龄、学历、专业和从事专业年限等,便于说明评估专家水平与结果可信度和可靠程度的联系。计算专家对调查表的积极程度、权威系数及指标的权重等。
表1专家指标判断依据量化标准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小中大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看资料直觉选择
表2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的量化标准熟悉程度非常熟悉比较熟悉稍微熟悉不熟悉很不熟悉专家自评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根据本次研究目的,采取经验选择的方式,邀请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专家;按照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学历及年龄构成等条件,遴选出18人组成专家组。专家的年龄、工作年限分布、所在单位类型、职称分布以及学历分布情况见表3。大部分的专家年龄都在40岁(不包括40岁)以上,占83.3%(15人)。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专家占22.2%(4人);
表3专家的基本情况人数构成比(%)累计构成比(%)年龄(岁) ≤.716.7 40~.461.1 >.9100工作年限(年) ≤.222.2 15~.850.0 25~.383.3 ≥.7100学历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博导 是 否527.8100工作单位类型 985/211学校 非985/211学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1.1100职称 副高级 正高级
工作年限超过15年的专家占77.8%(14人),其中16.7%的专家工作年限大于35年。18名专家中,本科学历3名,占16.7%;研究生学历5名,占27.8%,博士学历10名,占55.5%。有13名专家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4位专家在985/211学校工作,2位专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其余12位专家来源于非985/211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正高职称专家15名,占83.3%;副高职称专家3名,占16.7%。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