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建立“中国公共卫生大学”?教育部答复来了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急需公共卫生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立“中国公共卫生大学”。对此,教育部回应称,中国公共卫生大学或公共卫生学院的设立尚未纳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校名未符合高校的命名规范。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建设“十四五”规划时,将充分吸收公共卫生类高等学校建设建议,组织专家对“十四五”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统筹规划。系统地考虑和计划。

88所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 p>

教育部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155所高校建立了公共卫生教育、教学或科研机构,其中88所高校建立了公共卫生学院。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每年招生16400人,是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019年,教育部还确定了21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一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积极支持“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建设。一级公共卫生学院,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26所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支持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列入世界一流学科.

2020年9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作用。定位,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公共卫生大学”未列入“十三五”规划

提案还提到设立国家重点《中国公共卫生大学》。对此,教育部解释称,2017年2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的意见》对“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作出了统筹安排。 “十三五”期间。按照《意见》要求,各省要逐个明确现有高等学校的定位、服务定位、重点学科和专业布局和规模,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 ——本地区高校以优化结构补短板为原则。设立方案报教育部备案,作为“十三五”期间高校设立的基本依据。 “十三五”期间,高校的设立、分立、兼并、变更,要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实施。中国公共卫生大学或公共卫生学院的设立尚未列入“十三五”高校建设规划。关于校名问题,根据《普通本科院校设置暂行规定》和《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名称应当使用地理字段,原则上不能使用地域名称。前缀为“China”、“China”、“Country”、“International”等代表。中国和世界常用词。中国公共卫生大学的名称不符合高等教育机构的命名标准。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时,充分吸收有关公共卫生类高等学校建设的建议,组织专家着眼于办学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论证重大问题后,统筹考虑、系统规划。

7个省共有卫生副校长1521人

学校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加强联防联控,通过选派医务人员担任“卫生副校长”,加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补齐学校防疫“短板”,堵漏学校防疫的“漏洞”。提高学校卫生健康管理水平。

该建议表明,应加大力度推动落实卫生副院长工作模式。

教育部表示,任命“卫生副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截至目前,共从7省17个地区的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了1521名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医疗卫生骨干担任“卫生副院长”。学校。各地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卫生副校长队伍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卫生副校长”培养计划,严格岗位考核。每年由“卫生副校长”所在学校进行工作考核,教育、卫生部门联合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者,优先安排考核、选拔、提拔任用、辞退等工作。谁未能完成任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任敏

编辑:蔡文清

过程编辑泰少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End]

声明:转载本文是为了传达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子邮件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