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

 

原标题:补短板、堵漏洞、织强弱公共卫生防护网

2月20日,江苏省南通市第六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医务人员扫描进样。徐从军摄(人民视觉)

在2021年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相关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践,就构建健全公共卫生保障网络、提高应对能力等问题提出建言献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患者治愈率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杨林华看来,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相对较快,体现了中国动员的优势和反应机制。各地援手,为武汉等地抗击疫情提供了极大帮助,鼓舞了士气,彰显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金群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夏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5例并且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部分得益于宁夏坚持“集中专家、集中区域、集中救治”的原则,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患者治愈率。

“我参加了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很多措施都是多部门协调的。”金群华举例说,宁夏各地实施“元旦”政策成效显着,全面组织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卫生部门合理安排节假日医疗服务各核酸检测机构服务正常,宣传、文旅、市场监管、商务、公安、交通等部门也加强了责任落实。

据杨林华介绍,山西省常备的传染病负压病房在当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零死亡”的“双零”记录。确诊病例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公众防控意识明显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比以往更加完善,医院公共卫生物资意识增强。

提升社区卫生治理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昊表示,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筛查治疗、循环随访等作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不足和不足。

近年来,基层资源被吸纳,医疗服务能力弱化,空心化的存在影响了社区卫生治理能力的提升。 “我们要加快补短板,堵住漏洞、长处和短板,尽快建立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社区发展规律的综合治理体系。社区要形成常态化防控计划加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第一道防线。”吴昊说道。

金群华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不仅是临床医务人员短缺,还有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短缺。

杨林华表示,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县乡基层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素质需要不断加强。为防止疫情在农村反弹,应不断开展医务人员公共卫生知识和能力的后续培训。

“乡村医生是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医疗服务队伍,在保障基层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杨林华说,建议完善乡村医生,完善乡村医生退休制度;完善村医考核奖惩机制。努力的人会得到更多,表现好的人会得到更多;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医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在金群华看来,医学生教育的重点是深化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医疗人员培训力度,培养急需的疫情研判能力、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人才。

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预防体系

打造健康社区是吴昊所关心的。他认为,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属地卫生责任落实制度。在社区层面,居委会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成立健康管理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居民主动关注健康。

二是要求各方配合,统筹规划建设设施。增设公共绿地、体育设施、公共文化区,实现居者有窗、推门可达的环境,将体育锻炼、文化弘扬与健康融为一体,人际关系融为一体,提高居民身心健康.

三是定位准社区医疗机构功能,实现防治一体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设立发热哨点和发热门诊,做好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统筹协调全科医学和中医药工作。

四是全面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在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开展在线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视频诊疗或远程医疗,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减少交叉感染。

杨林华建议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加强应急设施资源储备。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疾控部门,医院、中介人员、实验室甚至媒体都应该参与进来,理顺机制,快速反应。同时,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素质培训应该不断加强。”杨林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