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护理天团”,用青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刘峰 李红军

一说起护士,人们会想到的是头戴护士帽、温婉细腻的女护士。然而在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里,也活跃着一群阳刚帅气的男护士,他们体力强壮,勤奋果敢,以男性独有的优势在医院内承担越来越重的职责,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这些奋斗在护理岗位上的“男丁格尔”们,他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尽最大的努力护理每一位患者,诠释了不一样的“铁汉柔情”。

呼吸科六病区副护士长许建峰

患者重回健康,是最自豪的事

迎着初升的朝阳,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呼吸科六病区副护士长许建峰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岗,从交接工作、检查配备急救药物、为患者翻身清洁,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一切都有条不紊,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状态。

许建峰所在的六病区收治的大多是病情复杂及重症结核病患者。作为副护士长,除了开展对患者的护理,还要对病区护士进行统一调配,日常工作繁忙又琐碎。“有的患者具备一定的传染性,在与患者朝夕相处中,护士们随时面临着职业暴露。”他说。

该病区曾有一位80岁高龄的患者突发呼吸衰竭,心脏骤停,在给其进行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等抢救措施后,许建峰迅速戴上防护面罩,自告奋勇地为患者吸痰。“结核病通过飞沫传播,尤其在与气道开放的重症结核接触过程中,为患者吸痰、插管等近距离操作时,传染风险很大。”事后,许建峰说,身为护士,救人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事。

细心、责任心是护士必备的特质,学习亦是他们工作生涯中一件需要贯穿始终的事。作为副护士长,前段时间刚从外院进修回来的许建峰,立马就将学习到的新技术和科室管理方法应用起来。为了让科室年轻护士快速成长起来,他还经常鞭策大家有空的时候多看书,多练习操作技术。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下,科室渐渐形成了赶、比、拼的学习氛围。

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祥和。许建峰主动请缨加入医院应急第一梯队,大年初二便到应急病房二区报到上岗。许建峰的爱人也是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一名护士,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以外,下班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年近迈的父母,尽管如此,她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我去应急病区工作期间,她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很感谢妻子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许建峰说,自己虽然不善言辞,但和妻子彼此心照不宣。“工作中我们是默契无间的同事,生活中我们是互相扶持的爱人,正是长久的相互陪伴,再辛苦繁重的工作也似乎变得轻松起来。”

从事护理工作14年,许建峰表示:“身为医护人员,最自豪和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一次次把垂危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重回健康的生活。”

呼吸科二病区护士长李珂

坚守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

开朗、健谈,是见到李珂时的第一印象,但是当他坐下来与人深入交谈时,又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他说,这份沉稳和工作密切相关,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马虎,沉着冷静,并保持心态稳定是必备素质。6年时间,从一名护士到一名护士长,对“90”后小伙子李珂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20年12月份刚担任护士长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自己能胜任吗?但疑虑很快就打消了。因为在我接到工作任务的那一刻,就有科里的前辈悉心指导,没有多久我就融入了自己的角色。”28岁的李珂非常率真,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

交接、护理、观察、记录、翻身、拍背、吸痰、雾化……谈起日常护理工作,李珂觉得并没有什么特殊,都是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但是遇到紧急情况,就是考验医生和护士的关键时刻。

刚入职时的一次夜班,一直令李珂记忆深刻。“在巡床过程中,有一位患者突然出现憋喘、呼吸衰竭,作为科里的当班护士,我飞快解开患者衣服进行胸外按压,等待着医生到来。耳边患者家属哭喊声和心电监护的预警声交织,那一刻,我才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重担,我们就是患者的希望。”李珂说,眼看着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他和值班医生相视一笑,深深地吐出一口气。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疾病,所以该科室的医务人员需要比别的科室承担更多风险,只要在岗,大家就离不开口罩。李珂表示,多年来,他和同事们已然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并不觉得有多辛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发后,李珂率先报名去疫情临床救治一线工作,直到4月中旬才返回所在科室。李珂妻子同样是一名护士,同样忙碌于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时孩子早已经熟睡。“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一定要勇往直前的冲上去。”那段期间,李珂和妻子心里明白,没有国哪来的家,身为医务工作者,他们必须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病患的生命,拼尽全力坚持战“疫”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