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全党全国由此迎来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新气象。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设施,是免费提供的公共阅读空间,也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读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即省市县级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表现为单体图书馆服务潜力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在公共图书馆,同样时代是出卷人,图书馆人是答卷人,读者是阅卷人。所以,现阶段公共图书馆要以时代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抓住主要矛盾,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上下工夫,交出让读者满意的答卷。

限于篇幅原因,笔者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方面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1读者美好精神需求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1 催生图书馆藏资源建设“新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人民已不仅仅满足生理、安全及情感和归属等低层次需要,更多地侧重到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相应地,读者阅读需求的重点也随之发生着转变,催生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要从满足物质性需要、安全的需要向满足心理和精神需要转变。

目前,全国每年仅新出图书就有50余万种,在这样的出版大潮中,“读什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有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读什么书,决定了他的高度和厚度。我们要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突出文化自信、价值引领。阅读是文化传承与传播文明的主要手段,而全民阅读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充实思想、唤醒理想、提高价值,探求人生的意义;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藏什么样的书,采购水准的高低,采集技术的先进与落后等,无疑都会对图书馆的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让读者满意,为书找到对它情有独钟的人,为人找到寻觅已久的书,尽力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是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引领图书馆资源建设“新转型”

时代的发展一日千里,在隆隆的前进车轮声中,全民阅读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书写着自己的华章,人们阅读的内涵、外延、方式、手段已经多元化,纸质的、电子的、固定的、移动的、线上的、线下的、国内的、国外的、文字的、视频的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尤其是移动终端智能手相的大行其道,使阅读行为无处不在,随时可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似乎已失去优势,不再是人们阅读必去的地方。时代的要求、文化的使命需要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从以纸质资源为主转向以数字资源为主,从满足读者对提供文献的简单需求转向满足读者对内容的需求,对于整合特定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用户更希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智能等新技术能更多的融入图书馆、用于图书馆,使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更具科技化、前沿化、速度化,读者希望公共图书馆开发出更多不同的阅读介质,满足阅读方式多样性、方便性的要求,使读者在不同场所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可以躺在床上读手机报,也能在地铁上读电子书,能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听书,也能在社交圈里评书,从而使阅读从浅层次向更深程度融合,从“常态化”向“运动式”转型。

1.3 创新图书馆资源建设“新体系”

公共图书馆要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开启智能化图书馆资源建设新局面。传统的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运行成本高、资源形式单一、内容不全、出版信息获取不对称、采购方式老三样等等弊端,从而影响了图书馆服务响应的速度、时效和质量。正是因为现有资源采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读者强烈呼吁一个方便、快捷、全面链接出版社、数据库商和图书馆、读者等多方参与的公共平台,专注于为出版方、数据库方、图书馆和读者搭建信息对接的桥梁,提供各方资源整合、出版信息推送、新书新库推介等服务,从而建立起“以用户为核心”的资源建设新方式,形成资源建设“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