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杂志“纪念公卫中心建院106周年”
《上海医药》杂志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公卫中心”)共同筹备的增刊于2020年11月正式出版,本期增刊以“纪念公卫中心建院106周年”为主题,邀请公卫中心的领导、专家和临床医生分享管理经验、诊疗经历和科研成果,为推进上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的工作提供启示。
今年4月,上海出台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依法防控、系统治理,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科技引领、精准施策,到2025年,上海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公卫中心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级医院,守卫着上海的公共卫生安全。公卫中心经历了SARS、H1N1、H7N9到今年的新冠肺炎,对于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先进的科研成果、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本期杂志共计约8万字,主要内容包括公卫中心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现任领导团队简介,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联名发表《凝聚力量 慎终如始》,分享公卫中心在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管理经验;《上海医药》杂志总编、原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同时也是2004年市传染病医院改建为公卫中心的牵头人之一的张永信教授,发表《筑起防御突发疫情的壁垒》一文,回忆了当年公卫中心的建设历程。本期杂志还邀请公卫中心院长办公室、宣传文明办、医务部、感染控制科、感染免疫科、护理部等部门分享应对本次新冠疫情的机制和经验。除此之外,本期杂志收录了53篇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公卫中心的专家和临床医生发表于SCI的核心期刊的优秀学术论文摘要。《上海医药》自办刊以来,始终秉承“沟通产、销、用信息,密切工、商、医联系”之办刊宗旨,希望通过本次增刊的出版,总结应对新发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更好地向全国乃至世界进行推广和传播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诊疗和管理经验。
《上海医药》杂志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公卫中心”)共同筹备的增刊于2020年11月正式出版,本期增刊以“纪念公卫中心建院106周年”为主题,邀请公卫中心的领导、专家和临床医生分享管理经验、诊疗经历和科研成果,为推进上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的工作提供启示。今年4月,上海出台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依法防控、系统治理,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科技引领、精准施策,到2025年,上海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公卫中心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级医院,守卫着上海的公共卫生安全。公卫中心经历了SARS、H1N1、H7N9到今年的新冠肺炎,对于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先进的科研成果、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期杂志共计约8万字,主要内容包括公卫中心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现任领导团队简介,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联名发表《凝聚力量 慎终如始》,分享公卫中心在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管理经验;《上海医药》杂志总编、原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同时也是2004年市传染病医院改建为公卫中心的牵头人之一的张永信教授,发表《筑起防御突发疫情的壁垒》一文,回忆了当年公卫中心的建设历程。本期杂志还邀请公卫中心院长办公室、宣传文明办、医务部、感染控制科、感染免疫科、护理部等部门分享应对本次新冠疫情的机制和经验。除此之外,本期杂志收录了53篇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公卫中心的专家和临床医生发表于SCI的核心期刊的优秀学术论文摘要。《上海医药》自办刊以来,始终秉承“沟通产、销、用信息,密切工、商、医联系”之办刊宗旨,希望通过本次增刊的出版,总结应对新发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更好地向全国乃至世界进行推广和传播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诊疗和管理经验。(《上海医药》编辑部)
下一篇:没有了